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把農業科技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早在2009年,廊坊就提出"主動融入,全面對接,同城一體,互補雙贏"的發展思路,積極推進京津廊全面對接。其依托京津兩個特大城市,日益成為京津重要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廊坊市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廊坊大力建設農副產品進京綠色通道,其生產的無公害蔬菜和肥牛等品牌在北京市場暢銷不衰,目前廊坊市初步形成了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以城鄉農貿市場為基礎,產地與集散地市場相結合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建有固安蔬菜批發市場、三河建興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香河國際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等幾大農產品物流集散設施,分別在蔬菜、糧食、綜合農副產品等領域占據著重要的物流節點位置。然而廊坊現代經濟發展時間不長,農產品流通科技水平比較低,廊坊應充分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對接京津,發展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
廊坊市農產品物流模式科技創新的建議
培育和壯大農產品物流主體。廊坊市應加快建設現代化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和物流園區,并提升物流綜合功能及供應鏈物流管理水平。借鑒美日的經驗,繼續扶持、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社,并與流通環節中的其他主體在技術、資金、購銷、信息、運輸等環節進行專業合作,通過與大型超市、零售商建立固定的買賣合作關系,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競爭力,增加其利潤收入。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廊坊市應繼續加強道路的整合和建設;對物流樞紐中心等物流鏈中的關鍵點進行新增和擴建;對物流車輛,裝卸設施,儲物倉庫等進行一系列的更新。由于農產品自身的特殊性,為保證其質量,通過低溫流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的新鮮、色澤、風味和營養。因此,農產品基礎建設的關鍵是發展冷鏈物流。
增強信息化建設。廊坊市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戶的互聯網知識的培訓以及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網絡覆蓋率,健全網絡體系,讓農產品信息真正實現進村入戶,切實為農戶和龍頭企業提供前瞻性、引導性的市場信息,逐步減少農產品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盲目性。借鑒先進經驗,開拓網上業務,推廣網上訂單、拍賣、配送等物流方式,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用,進而提高農產品物流流通的效率。
培養農產品物流專業人才。廊坊市政府應立足市內,加強農產品物流專業人才培養。一是對現有物流相關行業(運輸業、倉儲業、貨運代理業和信息業等)中的在職人員進行多種方式的培訓。二是進行廣泛的校企合作,委托大專院校培養農產品物流專業人才,尤其要加大創新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的農產品物流人才的培養力度,為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